经过一年几乎是“死命必达”的整治,广佛跨界水域国考鸦岗断面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质类别由劣Ⅴ类连跳两级到了Ⅳ类,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浓度同比下降七成,超标准完成国家和省年度考核要求。
从“污染物含量超标”到“水质超标准达标”,鸦岗断面水污染整治,广佛两地究竟有何科学之策?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走访和考察了劣Ⅴ类国考断面重点河域鸦岗断面,公布了广佛跨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广州经验:厂、网齐建 3达标1改善
鸦岗断面上游约3公里为西南涌、白坭河、流溪河三河交汇处,鸦岗断面的污水主要来自这三条河涌。从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到,这三条河涌流域覆盖佛山、清远和广州。而这三地当中,又数广州的整治任务和难度最大,制造业发达的佛山次之。因此,广佛跨界水环境综合整治几乎决定了鸦岗国考的最终成绩。
广佛跨界河涌中,广州有83条黑臭河涌,其中白云有39条,占比高达42.2%。白云5大主要流域中,广佛跨界河涌涉及4个,分布在白云区石井河、白坭河、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流域。白云区也因此成为广州甚至是广佛跨界河涌治理的主战场。
白云区人口近500万,居民生活污水是主要污染源。为此,白云区今年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推动雨污分流,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目前,白云区建成并运行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97万吨/日,另有4个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或扩建)。其中健康城净水厂土建施工已完成91.3%,江高净水厂已完成57.35%,龙归污水处理厂三期已完成88.4%,石井净水厂二期已完成91%。全部建成之后,白云区日污水处理能力将提升至150万吨。
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
“如果按0.2-0.3吨/人/天计算,白云区居民日生产污水在100-150万吨之间,刨去渗透到地下的部分,10座处理厂建成后,白云区的污水处理能力是完全达标的。”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
广州市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副总经理黄俊熙称,石井净水厂一期处理能力15万吨,收集范围33平方公里。二期已基本完工,设计处理能力与一期持平。该厂净化杀毒后的水可达到一级A标准,将作为补给排入石井河,可以极大改善石井河水质。
经过整治,白云区4个水质考核断面中,鸦岗断面、大坳断面、李溪坝断面3个断面已达到考核标准。石井河口断面虽未达标,但各项指标在不断改善。据检测,石井河一级支涌氨氮污染物排放总量从3月的5758kg/d下降到目前的4240kg/d,消减比例为26.4%。
白云区副区长蔡胜表示,石井河流域大,覆盖人口达百万,且流速慢,涉及19条支涌,区域产业低端、基础不完善,导致污染整治压力极大。他建议,白云区除了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外,还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目前,白云区污水管网建设有300个点、上万人工人同时开工。”蔡胜说。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张金阳处长也认为,污染整治的核心一是处理厂,二是管网。有了处理能力,还要搭管子把居民生活污水引入处理厂。
广州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处副处长朱文玲称,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州区域水质得到大幅改善,之后开始反弹,在2013年后出现恶化。2014年,广州彻底改变了治水思路,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的转变,通过雨污分流的方式,从源头截流,精准治污。
据统计,近三年白云区共建设污水管网4802.86公里。目前正在分4批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建设,覆盖161个村。
大沥村是白云区典型的城中村,目前正由中交四航局负责铺设截污纳管。据介绍,该村居住人口近8000人,铺设截污管道37公里。管网建成后,每栋楼的污水将经过污水管进入主管道,流入龙归污水处理厂。中交四航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承建了白云区6个城中村污水管网建设,目前大部分已完工。
作为广州的工业大区,白云还对“村级工业园”开展了全面排查整治。2019年白云区共排查“村级工业园”1347个,排查园内工业企业5800余家,发现有生产废水产生的“散乱污”工业企业71家,约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2%。目前71家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治。
鸦岗村村长蔡享声介绍,原本就位于鸦岗水质监测站旁边的挖沙厂和搅拌厂经过整治后都搬走了,“虽然村里每年损失收入几百万元,但长远来看对村里的发展是利好的。”蔡享声说,鸦岗村有意打造创意园,建写字楼,引入电商等行业企业。环境改善后,特别是等到附近地铁开通之后,鸦岗村对租客、企业的吸引力将会更大。
佛山特色:分散式处理精准截污
生态养殖实现零排放
鸦岗断面由广州考核,佛山为责任城市。与广州的总体路径相似,佛山同样以处理厂建设为基础。截至2019年11月底,佛山市广佛跨界相关镇街共建成污水厂27间,处理能力达150.9万吨/日,累计建成管网3343公里,其中,今年建成380公里,超额完成80公里。
佛山的一大特色在于分散式处理厂,这和广州有所不同。据了解,佛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流域内建成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67个,处理能力2.15万吨/日。在广州,大部分处理厂都是上规模的,覆盖范围广,处理量大,被称为集中式处理厂。分散式的优势在于小、灵活,可以精准截污,就地处理。在佛山,建成区要重新铺设管道工程量大,涉及到多方利益,协调相对困难。分散式处理厂刚好解决了这个痛点。另外,它对于偏远地区也是一种更优的方案。
在佛山三水区,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有861个自然村,百人村561个,162个村的生活污水直排主干河涌,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根据规划,三水率先启动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在2017-2020年分三批次建设316座分散式处理设施。截至2018年,161座设施建成,处理能力达5586吨/日。今年120座设施也已基本完成。至此,全区直排主干河涌自然村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明年,三水区还将新增100座分散式设施。
位于三水区大棉涌流域范围内的黄竹坑村是纳入第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的项目之一。该村位置偏远、地形复杂,市政污水管网难以覆盖,但其污水此前长期直接排入周边河涌,恶化村居环境,影响大棉涌黑臭水体治理。过去两年,该村由区财政出资120万,新建了“组合式复合滤池+稿负荷人工湿地”工艺设施,占地120平米,处理规模达45吨每日,净化后的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该设施于2018年底完工,2019年1月验收,2月移交专门公司管理,目前出水水质稳定,运营情况良好。
经系统整治后的大棉涌,水质明显改善
佛山精准治理方案除了生活污水全覆盖、严控工业污染源外,还“以奖促清”整治农业源,推动了生态养殖的科学、可持续化发展。今年,佛山全部完成6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农业户整治和38家水产养殖水质监测;建成4个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小区,4个池塘生态水循环养殖示范点,2000亩水产养殖环境水质改良示范点。
在刘氏水产养殖基地可以看到,该项目建设了6亩氧化塘、6亩净化塘、4亩人工湿地、1500米生态沟、1500米进水系统及2000米底排水系统。据介绍,该套系统2017年开始建设,通过将养殖源水和污水引入生态沟渠,经过人工湿地、氧化塘、净化塘进行物理和生物处理,改善水体溶氧量、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在水质净化后回供鱼塘,形成水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入河涌。该项目每年可减少养殖水排放44万吨,基本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同时还大量节约了人力和电费成本。
媒体记者在刘氏水产养殖基地采访
“以前每月电费成本4万多,现在是2万多;以前要请12个工人,现在只需要3人负责投料。另外,该套系统可以实现快速水交换,能解决60%的病害问题。”该养殖场负责人刘力介绍,“目前,该养殖场主要养殖黄骨鱼、皇帝鱼,每亩养殖密度可达8000-10000斤。”
据了解,该系统前期投入超过100万,但70%由政府补贴兜底。2018年,佛山通过“以奖促清”完成了广佛跨界区域禁养区的清理,总投入超过8亿元。“因为前期的投入很大,特别是在第一年的建设期,养殖户纯投入无产出,他们刚开始很担心。”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政府补贴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养殖户的顾虑。特别是在今年看到这个生态系统的效果之后,也更加有信心了。”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