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污染要‘一层一层剥花生’,由表及里、排查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抓小抓细抓实。”禅城区区长孔海文曾在一次有关治水的工作会议上说。
“精细入微”,是禅城今年治水的关键词。
2019年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禅城将实施村居管网“血脉畅通”工程,加快提升城中村(居)级污水管网覆盖率,加快村(居)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此“血脉畅通”工程指的就是推进合流旧村居网格化雨污分流微改造。
4月16日,禅城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吉亮上线接受市民问政时,也介绍了今年禅城的治水部署。“我们将继续推进河长制,利用网格化治污,推进村居雨污分流微改造等,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治水。”
据悉,《禅城区水环境整治网格作战总图》已绘制成功,把禅城区化成136个大网格、326个小网格挂图作战,一格格做“体检”,接下来将实行“一格一策”,先“问诊”再“下药”。
●南方日报记者 李晓莉
从线到面全覆盖 画好“作战图”精准控住“污水”
鄱阳村委书记、鄱阳涌村级河长周国权每天上班前,都要留意一下村委会旁的鄱阳环村涌,看看当天的水质如何,水面是否漂浮垃圾杂物,河岸是否整齐干净。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鄱阳环村涌总长度约1776米,南端由东西向的澜石大涌引入,绕鄱阳村一圈到北端分两支汇入鄱阳南窦涌。以前这条涌的两岸遍布村级工业园的污染企业,使这条村民的母亲涌变成了纳污涌。
“几年前,鄱阳涌比墨汁还黑,涌面可以当镜子用。”周国权表示。如今该河涌涌底种植了水草,增加了曝气,使河涌的溶解氧水平得以提高,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这个曾经的“黑臭水体”如今逐渐脱黑,村民经过此涌,也不再掩鼻而过。环境变好,村里还引来了大项目。如今“鄱阳城众创小镇”的外立面改造让人眼前一亮,未来这里将成为广佛众创空间,让人才在这里尽情施展才华。
鄱阳村及其周边范围是禅城区治水网格中的一员,这里要进一步“管住”污水,让河涌“少喝”污水,甚至“不喝”污水。
2017年6月,禅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制覆盖了全区7条跨区域河道、190条内河涌,250公里的河涌共有138名“守护神”。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禅城还创新体制机制,从2017年8月起探索网格化治污和挂图作战。目前该区已经成功绘制《禅城区水环境整治网格作战总图》,在该图中,禅城区被划分成136个大网格、326个小网格,禅城区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将按照此图挂图作战,按照每一个格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
“在与几级河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交通堵塞、水体污染等城市病中,最难治的是水。”黄吉亮表示,水体污染是几十年城市累积的历史欠账,需要我们不断付出努力,持续治理,才能还本付息。
此中,禅城利用河长制领衔水环境整治,河长们利用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为河的问题找原因、管好河。
“河涌治理问题不能用一个方法解决全部问题,我们将利用河长制、网格化作战、雨污分流微改造等措施,多措并举,解决治水的问题。”黄吉亮说,根据水中出现的问题,要根据“不同体质”“不同部位”,对症下药。
例如针对雨污合流的历史欠账,禅城将利用网格化作战、村居雨污分流微改造等,继续铺好雨水管和污水管,同时把错接、混接的管网纠正,把该进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全部通过污水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再汇入河涌。
“在此过程中,城市不能再经受大批开挖路面埋管的情况,就要通过微改造来解决。”黄吉亮说,接下来部门在开展管网建设过程中,将与多部门沟通,出具合理的方案,尽量避免施工扰民。而禅城区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项目施工前,也将第一时间与周边市民沟通,争取居民对工程的理解、支持。
如果说河长制是线,网格治污就是面。网格化治污关注的不仅是河涌水体,还关注岸上的问题。此后,禅城从线到面实行全覆盖,“加码”治水。
先“问诊”再“下药” “一格一策”确保污水不出格
4月17日,禅城区水环境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黄凯东半蹲在《禅城区水环境整治网格作战总图》前,向记者解释这张图的来龙去脉。
这张图的理念雏形,出自于禅城区区长孔海文的“摘葡萄”观点。2017年8月4日,禅城区区长、九江基涌区级河长孔海文在张槎东鄱村召开会议,与各部门商议九江基涌的治水策略时提出“摘葡萄”理念:葡萄梗是纵横交错的河网,每一颗葡萄则代表着一个村居。
想要河涌水质干净,必须先解决河岸村居的岸上污染问题。此为禅城网格化治水的雏形。
治水上的网格化作战与城管的网格化有所差异,其要重点解决的并非是人如何管理水的问题,而是真正从源头上截污,把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这就需要技术的力量加持。
“我们最初的理念是模仿城管的方法,按照村居划分网格,便于开展属地管理。”黄凯东表示,但工作推进至纵深大家发现,此种划分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最终要面对的是污水收集的问题,面对不同的排水体制的问题,不能粗放地划分网格,要真正实行精细化的划分。”
团队最终敲定,网格化作战要由原来的行政网格变成技术网格,按照新楼盘、工业区、市政道路、河涌等不同地形、排水体制等实际来划分具体网格。这就需要制图者既熟悉禅城的市政道路、地形,又清楚禅城的河网分布、管网情况等。
这一重担最终落在黄凯东身上,他与设计师前后花了大半年,在禅城的版图上从一条条线、一个个点出发“织网”,划出了136个大格,326个小格,并在每个网格上标出了管网的实际铺设情况。
在此图上,有3种不同颜色的网格,红色的代表等待完善,目前仍为合流制管网的区域;白色为已完成雨污水管铺设的区域;绿色的为完全实行分流制,已是成型楼盘的区域。
“决策者从这幅图上,就能一目了然,知道哪些地方尚需补足管网,怎么完善管网,如何截污控住污水。”黄凯东表示。
据透露,今年1月,禅城还通过了网格化“一格一策”的治水方略,接下来将一边排查一边开展治污。目前该区围绕九江基涌、丰收涌沿线的143个网格先行一步,开启“一格一策”的方略。
2019年到2020年,是广佛跨界河涌治理的攻坚期,是省考、国考年。涉及禅城区的考核范围是佛山涌、汾江河,按照省考的要求,佛山水道横滘段面今年年底要达到四类水。
“九江基涌、丰收涌的最终流向为佛山水道,这两条河涌的水质将影响佛山水道省考断面的水质,所以要先围绕这些河涌沿线的网格做工作。”黄凯东说,“一格一策”将以设计主导排污口等排查,在设计管网时,设计单位将指导排污单位开展排查,改变一直以来工程准备期盲头乌蝇不知道如何排查的情况,如今达到精准排查、精准施策、精准设计的目的,以最快的速度达到预想的截污效果。
“一格一策将针对不同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截污。”他说。
事实上,禅城的“一格一策”就是先让施策者先“问诊”、再“下药”,达到精准打击的效果,确保“污水不出涌、污水不出格”。
在此策略制定完毕并真正完成管网等建设后,禅城区除了南庄外,可基本完成一半的管网接通、改造任务。
力推雨污分流微改造 “东鄱村典型设计”将成村居改造范本
“治水靠情怀,既然促成了网格化由蛋孵化,就想看着它成长。”如今黄凯东及其团队肩负着网格化治污、雨污分流微改造等治水任务,每天他都加班加点,以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禅城区发力治水的重心——村居雨污分流微改造是网格化的战术之一。郊边村大郊自然村卢江新村是“首吃螃蟹”的村,作为微改造的试点村,早于2018年10月,该村就已启动了微改造项目。
据祖庙街道该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大郊村现在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居民生活污水经过合流排水管汇集后,通过汽配城北区的干管直接排入郊边涌,排入的雨、污合流水严重破坏河涌水体的生态平衡,大大影响了河涌水质。
为解决雨污合流水直接排入河涌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禅城以郊边村大郊自然村卢江新村作为试点,将其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改善河涌水质,美化村内水环境。
对于合流制旧村居雨污分流方法,传统模式是重新建设一套污水管网,进村入户收集污水,改造化粪池和污水排放口。但这种模式对场地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部分旧村居街巷较窄,无法再拆开地面接入排水、排污管道。
该工程因地制宜,将原有雨污合流管网改变其功能作为专门污水管网,将其排出口接入村南侧的汽配城内,污水干管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在新村小巷内新建雨水管网,新建、改造隔栅、地漏,对房屋排水立管进行改造,下雨时将收集的路面雨水、天面雨水全部汇入新建的雨水管网,直接排入郊边涌。
实施了雨污分流微改造后,将改变雨水、污水的流向,让河涌少“喝”污水。
今年,禅城将全面铺开雨污分流微改造,但卢江新村的试点经验也有一定局限性。
“卢江新村是新农村,道路相对宽阔,改造难度相对并不大。禅城大部分旧村情况复杂,道路狭窄,存在施工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经着手开展‘东鄱村典型设计’。”黄凯东透露,东鄱村面临的问题在禅城有一定的普遍性,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则有更广泛的典型价值。
张槎东鄱村位于佛山大道沿线,围绕佛山大道、塱沙路等道路,该村布局了玉带大厦、正骨医院、超市等现代都市商业、配套设施。在东鄱小学后面,也还有一大片的握手楼。
记者走访该村时发现,该村的不少巷道,甚至只能容下一人通过,握手楼间的间隙,除了能放下排水管,再无法塞下任何东西。
不久后,这些握手楼、商业大楼、学校等,将迎来一组15人的典型设计“先头部队”,他们将进村入户,深入调研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巷的实际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具体实施微改造的战术,作出“典型设计”。
黄凯东表示,接下来将在东鄱村根据商业体、学校、村屋等实际条件,融合海绵城市等理念,综合施策,开展污水管网的改造。
“东鄱村典型设计就等于一本‘拳谱’,有了它我们就知道其他村的雨污分流微改造,该如何‘打拳’了。”他补充说,接下来禅城区水利部门的团队要在村民中做大量思想工作,争取获得更多村民的支持,顺利推进工作。
■延伸
科技手段“加持”,摸清河涌“脾气”
综合施策为河涌治污
目前,在佛山市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只需点击屏幕观看实时视频,便可通过屏幕显示的河涌颜色来辨别河涌的水质情况。这是禅城利用科技手段为治水综合施策的其中一个缩影。
通过科技化的“加持”,如今禅城的决策者可摸清河涌“脾气”,并根据其“脾气”精准施策。
河涌综合监测系统亟待建立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环保“黑科技”正以迅猛之势,迅速融入佛山禅城的政府工作中,发力守护青山绿水、“佛山蓝”。
目前,禅城正逐步建立河涌综合的监测系统,以科技力量精准施策。
这其中有三个方面的监测内容:一是跨区重点河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将助力有关部门详细、客观地掌握禅城和南海区交界河涌的污染情况及水质变化趋势,厘清责任;二是河涌水质自动化监测分析系统,为辖区内重点河涌水质实行在线自动连续监测,为科学治水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河涌水质监测分析云服务(试点)项目,破解当前河涌水质人工监测的弊端,及时、动态掌握河涌水质流域性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禅城治水提供强力支撑。
“我们亟待要建立全区性的,基于水质在线监测的综合系统,通过河涌水质大数据分析,让管理者通过平台就能查阅到所有河涌断面的水质评估情况,也可供管理者选择不同断面、不同季节性、不同时间段、不同水位等条件下的水质评估分析,为下一步的治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禅城区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在水质监测上,禅城已打造河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辖区内重点河涌水质实行在线自动连续监测,为科学治水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重点河涌断面将实现水质在线监控全覆盖
在河涌治理过程中,诸多因素将影响治理成效,禅城区目前正打造的河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利用科技力量实现河涌水质监测的无人值守、自动测报,帮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摸清河涌的“脾气”。
事实上,河涌水质环保数据的获得,在以往看来是难以实现的。
据介绍,当前禅城区主要通过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掌握辖区各类水体水质的污染情况,水质数据反应周期长、缺乏时效性。同时,目前的监测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难以做到水质数据实时掌握和水质异常及时预警。此外,受目前的监测模式所限,禅城环保部门只能对河涌固定点位水质进行监测,很难做到对整个流域进行水质联动监控和分析,在污染溯源方面力所难及。
“过去,环保部门想要监测河涌水质,必须通过人工取样再进实验室化验,如此一来,耗时长、数据精准度不够,最快也要10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禅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过了10天后才能监测出10天前的河涌水质,信息的滞后将影响决策的制定,也影响河涌治理的效果。
目前,禅城区在丰收涌和九江基涌等“上线”了河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共在禅城区8条河涌上设置了10个在线监测点,开展水质自动监测。
“河涌水质一旦有异常,工作人员可立刻捕捉到异常数据,便能立刻反应,查找根源,从而迅速做出应对措施。”该负责人说,该平台可对辖区内重点河涌水质实行在线自动连续监测,为科学治水提供数据支撑。
有了新晋科技力量的“加持”,让禅城相关治水部门犹如得到“千里眼”和“顺风耳”,获取大量环保数据的目标,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据悉,该系统将在今年内实现全面铺开。“今年我们将在广佛跨界河流域重点的河涌、内河涌以及禅南跨界的重点段面,实现水质在线监控的全覆盖。”该负责人说,禅城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质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接下来治水、饮用水源活化等提供数据支撑。
■关注
今年要啃内涝“硬骨头”
明年8月后,金马剧院有望告别水浸
今年汛期的脚步越来越近。佛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雨量充足,而且每年还有很大几率受到台风影响,因此雨量分布并不均匀,夏季经常会遭遇暴雨。入汛即意味着全市进入暴雨、短时强降雨、台风等致灾性天气多发期。
若城市排水管网“肠阻梗”,暴雨时雨水大量集聚路面,将导致“水浸街”,堵塞交通、阻碍出行,影响市民的正常社会生活,市民常常戏称“齐来看海”。
落大雨必水浸,城市内涝何时休?近年来禅城斥资加码水浸黑点的整治,通过增设排水泵、加大排水管径、清淤等方法,让禅城城市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得到增强。通过连年的排查和整治,佛山一中门口、港口路等“老牌”水浸黑点经过整治,已有所缓解或完全“脱黑”。
但禅城区仍然存在一些“难啃骨头”,例如金马剧院和中国陶瓷城这两个水浸黑点仍然存在。如何消除顽固水浸点?今年禅城对预防水浸街已做好准备部署,这些路段将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告别雨季“水浸街”。
据黄吉亮介绍,金马剧院水浸点其实是禅城区目前不多的下大雨会水浸的地方,此地并非洼地,平时不是因地势问题造成水浸。与中心城区很多地方一样,金马剧院及附近区域,原来的河涌被覆盖后,形成了专门用以收集污水、雨水的方渠,成为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马剧院及汾江路等周边道路主要依靠附近的排水方渠排水。这些方渠容易积聚污泥,导致排水不畅。
“金马剧院旁的汾江路有两种排水流向,一是排往九江基涌,这一段去年已做了管道清淤,但这一段排水的距离很长,所以整体排水效果并不明显;我们也已通过排查发现,此地往东排到华远泵站再到丰收涌、同济涌的方渠,因为长时间没有清淤,已淤积了约1米高的淤泥,接下来我们将立项对这段约2.7公里的方渠进行清淤。”黄吉亮表示,整个工程将在明年8月份左右完工。工程完工后,金马剧院以及周边的水浸情况将大为改善,水浸问题将基本可根治。
他还提及,将吸取深圳因强降雨造成清淤工人死亡的重大安全事故教训,加大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此事同时反映了渠务工作者所处的环境既恶劣又危险,请求市民多谅解渠务工作者的艰辛。
而中国陶瓷城是另外一个“老牌”水浸点,其因地势问题常常逢雨必浸,因为其离可以帮助排水的河涌距离比较远,路段排水效果不明显。该路段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压力较大,若遇上暴雨水浸街常常造成交通大堵塞,影响来往车辆通行。黄吉亮表示,“未来将结合雾岗路等周边路网的建设,加大排水管的建设,缓和这里的水浸情况。”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