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产业信息 > 产业要闻

广东以排污许可推进执法更高效 截至3月底,已完成18个重点行业核发,累计发放4483张排污许可证

2019-4-19 10:01:52

◆陈昊

  广州吃透规范,抓住填报“黄金期”,做到心中有数;深圳立法先行,建立首个地方系统,开启“一证式管理”;佛山依托大数据,让执法有依据,更精准、更高效……

  自排污许可制实施以来,广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截至2019年3月26日,全省已完成18个重点行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累计发放4483张排污许可证,数量居全国前列。

  从“无从入手”到“有章可循”

  国家排污许可证信息填报要求高、专业性强,为避免企业在填报过程中无从下手,广州生态环境部门提前“吃透”文件,在铺开工作前对改革精神和技术规范进行学习研究,指导企业开展试填报,并编制了企业一看就懂的“直白”指南,针对在执行技术规范中遇到的问题,专题研究,统一规范,形成工作模板。

  “采用这样的做法,在排污许可证核发前期会比较辛苦,但基础打牢,工作全面铺开后,企业申请填报遇到的问题就会很少,既解决了企业填报难题,也把工作效率提了上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王锐介绍。

  “在填报过程中,广州抓住填报‘黄金期’,提前介入指导企业网上填报,线上线下层层把关,赢得时间上的主动。”王锐说,在企业填报申请的同时介入指导,全程跟进企业填报进度,及时解决问题,对进度较慢或填报质量较差的企业进行通报,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两年两次修改特区环保条例,深圳排污许可证可谓‘特区味’十足。”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李思民介绍,深圳从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优势,分别于2017年4月和2018年12月两次修订《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为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修订地方法规的城市。其中,在条例第二次修订中,深圳将不按证排污和无证排污的罚款上限分别由20万元、30万元统一提高到100万元,大大提高了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以“特区模式”有效震慑了违法排污行为。

  据介绍,结合当前固定污染源严精细实管理的新形势,深圳目前正在着手修订1999年颁布实施的《深圳市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助力加快实现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

  在珠海市,排污许可制改革也被提到新的高度。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科学划分时间节点,对企业核发进度实时跟踪。针对填报中遇到的问题,安排专人点对点服务指导,组织同行业集中会审,建立QQ、微信群,24小时在线为企业答疑解惑。2017年以来,珠海连续两年提前完成国家和广东省部署的核发工作,成为全省最早完成年度核发任务的城市。

  “调动企业积极性,明确企业主体责任,生态环境部门再想办法帮一把、扶一把,这样开展工作就快多了。”谈到工作诀窍,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总量科丁疆华笑着说。

  排污许可证不是发完了事,关键要把好核发质量关,更要拧紧监管关口,让企业真正承担起治污的主体责任。

  为此,广东对2017年已核发火电、造纸等15个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回头看”,期间,共抽查企业排污许可证1400多个,检查企业800多家,整改500多个。同时,将15个行业排污许可证执法检查列入年度环境执法工作,并结合环保专项行动、环保督察等工作,严厉打击不按证排污行为。

  从“一张纸”到“一盘棋”

  公众扫描厂外二维码,可获取企业排污许可相关信息,对违法行为直接取证投诉;环境监管人员可扫描厂内二维码,调取企业排污许可相关信息,对排口许可的排放情况随时查询,提升管理效率……

  日前,在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经验交流会上,深圳现场演示的排污许可审批核发本地系统——深圳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平台,成为各地市参会代表关注的焦点。

  据介绍,这一系统是全国首个国家排污许可证本地审核系统,在基于国家排污许可系统上,衔接了各类环境管理数据,改变单纯的核发平台,与后期的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监管“一盘棋”,开创了“市+区”两级联合审核核发,增加了流域限批审核、电镀行业智能审核等本地特色审核功能。

  “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一证式’全过程链条式管理改革目标,在深圳得到了最好的实践。”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建立地方排污许可精细化监管平台,可深度挖掘利用排污许可证“证载”内容,构建固定污染源数据库,实现污染源排放信息共享,有效推进协同治理。

  “排污许可证发下去了,就要真正地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一张纸’的层面。”佛山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振华表示,佛山将排污许可证作为执法的重要依据,按证监管,让执法有边界,让执法有依据。

  去年7月,佛山环境执法人员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平台上,分析排污企业填报、提交执行报告数据时发现,一些铝型材企业污泥产生量偏少,与产品产量应产生的污泥量不符,存在违法排污嫌疑。通过对数据的反复比对,执法人员最终锁定了一批铝型材企业。

  “依照锁定的企业,我们立即组织开展铝型材企业专项执法行动,果然在这些企业里检查发现有12家企业存在偷排废水、废水超标等环境问题。”陈振华说,“利用排污许可大数据可以预判监管行业企业环境违法的嫌疑,不用出去瞎跑,降低无效执法的频次,让执法更精准、更高效。”

  珠海核发任务完成早,企业进入“持证排污、依证监管”的步伐也快“人”一步。在珠海富山工业园区,11家持证排水企业中7家配备了环境监测实验室,9家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其中通过排污许可制新增在线设备15套,自我监测和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动落实企业责任,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明管化工程,不仅实现各车间的废水量、污染物浓度等可视化管理和精细分析,同时全过程明管污水输送,彻底实现了雨污分流,依法获准执行国家排污许可证间接排放限值,大大降低了企业治污负担,提升了治污效果。

  “为获得排污许可证进行环保升级改造,短期看增加了不少投入,长期来看是倒逼企业提升技术、降本增效,提高治理精细化。”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排污许可制让他们进一步厘清了“环保家底”,让自身环境管理更加清晰。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