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产业信息 > 产业要闻

练江治理逐步转向标本兼治、绿色发展、综合施策 新发展理念:科学治水打响攻坚战持久战

2019-1-8 11:03:47

    清风徐来,掀起层层涟漪。扼住练江出海口的海门湾桥闸水质断面,是纳入国家考核的练江流域断面。

    “现在,晚上睡觉可以开窗了。”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海门湾大闸桥下经营水产批发的姚伯感叹。这里是汕头临港经济区的一部分,拟打造成海门粤东绿色能源港。周边的印染企业已全部关停,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正抓紧建设。

    监测显示,2018年下半年以来,练江水质污染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至2018年12月25日,练江流域(汕头段)综合整治已累计完成投资117.94亿元。

    面对2020年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的目标,练江治理仍需持续用力,勇毅笃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各级河长正带领流域干部群众,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攻坚克难信念,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一场科学治理练江的攻坚战、持久战已经打响。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郑佳欣 卢轶 肖文舸

    标与本??坚定攻坚克难信念搬走练江“三座大山”

    由于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水浮莲疯长,曾使练江“白练”变“黑龙”,江河变“草原”。

    尽快清理水浮莲等漂浮物,使练江面貌改观,是流域广大群众最迫切的愿望之一。

    2018年9月,省委书记、省第一总河长李希,省长、省总河长马兴瑞签发第1号省总河长令,对在全省江河湖库全面开展“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专项行动发出动员。

    练江流域河长们干劲十足。

    “我们要以铁的手腕、久久为功的劲头,坚决打好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让练江水质一年比一年好!”汕头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长方利旭说。

    泛舟江面、开动钩机、甚至晚上挑灯泡在水中清理……汕头揭阳两市建立清漂协作联动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各区、镇、村干部迅速行动,政府聘请专业团队参与,沿河群众、渔民也发动起来。“当了河长后,要从政治的高度对待清漂,发动全民参与打赢这场清漂歼灭战!”潮南区司马浦镇镇级河长罗楚雄说。

    出动20万人次,机械6.7万台次,投入资金2.33亿元,打捞水浮莲等漂浮物75.4万吨……经过持续多月的奋战,练江干流水浮莲和漂浮物已基本清理干净,转入常态化管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河边常常停靠着待命的保洁船,虽然水浮莲生长旺季已过,仍不时有人在河面清理。

    科学治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五清”行动是练江流域乃至广东短期内推动河长制“见成效”的重要抓手,而改变“微容量、重负荷”的困境则是练江“治本”的关键。

    练江流域常住人口达430万,密度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倍,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1/5,“人水矛盾”突出,且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长期滞后。

    “工业、生活、农业源污染是压在练江的三座‘大山’,治理的关键是控源截污。”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研究员曾凡棠呼吁。

    2018年以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练江治理的断然之策,我省各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力攻坚。

    省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属国企成立专门项目公司,先行筹措资金投入建设;汕头揭阳两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和总指挥的练江流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指挥部,采取审批“优化提速,容缺后补”等措施,加快推进。项目施工过程中,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开挖埋管方式,将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

    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找准痛点病根,精准施策,练江治理滞后的局面逐渐扭转。

    2018年6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以来半年时间里,练江流域(汕头段)综合整治完成投资30.55亿元,占近5年来累计完成投资的1/4。

    新与旧??坚持新发展理念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科学治水中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练江流域印染、纺织行业发达,长期带来大量工业源污染,流域内的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水污染之害一日不除,转型升级之功一日难成。流域各地把治水作为突破口,因地制宜谋划高质量发展,腾退原先零散低端的产业土地,努力引进新兴产业的“好鸟”。

    铁腕治污,才能倒逼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汕头对原有印染企业抓紧推进入园,实现集中治污,环保升级。

    全市练江流域183家印染企业全部停产,6家企业取消入园资格!汕头市规定,从2019年1月1日起,园区外印染企业全部依法停产退出。

    如今,潮阳、潮南两区的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正加快建设。在潮南区的工地现场,机器轰鸣,一栋栋标准式厂房已封顶。“企业陆续入场装修,力争园区早日投入使用。”潮南区园区办主任陈松湖说。

    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也是有力抓手。在河长们的牵头下,练江流域各级联合执法、“5+2”“白+黑”不定时巡查监管成常态。2018年以来,练江流域汕头段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630家,落实升级改造158家。潮阳、潮南两区共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83宗,刑事拘留162人,罚款4504.63万元。

    腾出空间,才能推动新产业加快培育壮大——

    曾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的潮阳区贵屿镇痛定思痛,建起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升级技术和回收利用工艺。未来,贵屿将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力量,打造循环经济特色小镇。

    治水指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了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

    潮阳区2018年公示的城市总体规划显示,该区将走集约型、质量型、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中,练江下游的潮阳主城区将培育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提升现代化服务发展水平。

    潮南区则通过“互联网+”帮助特色产业发展转型,拟重点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双创园”建设,促进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产业互动发展。

    走马练江,不少干部向记者表示,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练江治理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等困难,治水与产业转型互动要继续坚持、不断突破。

    人们相信,伴随治水攻坚深入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发展理念将不断释放出练江治理的新动能。

    内与外??转变社会观念治水治出绿色新风尚

    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人人爱河护水的内生动力,事关练江治理能否长效。

    练江流域多为农村地区,为了培育群众的环保意识,当地河长亲力亲为,用了不少巧办法。

    “以前清完3个小时又有垃圾。”潮南区陈店镇党委书记、镇级河长林镇奇感叹。对此,镇里不但发动群众举报并重奖,对多次出现偷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者,要挂上“不文明家庭(或商户)”牌子,上镇电视台作检讨。

    在陈店镇木斗耘社区,每天早上和下午,一辆红色的环保宣传车穿街过巷,响着喇叭播放保洁口号。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汉辉说,如果发现村民乱丢垃圾,宣传车喇叭会一直呼叫村民出来清理,直到他们清理完为止。

    潮阳区和平镇临崑上社区河长张泽丰,绑上绳子,跳下河里,把垃圾捞起。这一举动打动了村民,人们不再乱丢垃圾入河。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河长们以身作则,群众与企业的思想观念渐渐有了变化,内化为爱护生态环境的自觉,并付诸行动。

    “看到政府的决心及河长们的努力,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参与治水,往河里丢垃圾的人也少了,垃圾量比往年少了八成。”潮阳区浮草村一名干部说。目前,练江840条支流设立了2865名水面保洁员。一些镇街发动村民成为专职巡查员,一旦在巡河中发现问题就在微信工作群中反映。

    绿色发展、共治练江的理念,深入人心。2018年6月,潮南区两英镇37家印染企业在承诺书上签名,自发结成“达标排污自律联盟”。联盟企业承诺抱团治污,互相监督提醒,确保达标排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打好练江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只有坚持把立行立改与源头整治相结合,把调整产业结构与提升群众观念、建立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相结合,练江治理才能久久为功,最终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变成歼灭战。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