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赵娜
刚刚过去的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人们居家度过了一个超长假期。疫情防控期间,网络上一些错误、虚假信息甚至谣言的传播,对疫情防控造成一定影响。
在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如何改进传播方式方法,更好地开展环境健康的科学传播,为疫情防控和统筹协调做好社会经济发展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国环境记协与媒商实验室联合主办了第三期环境茶座——“疫情防控·环境健康传播”。专家学者、媒体人、环保社会组织负责人等齐聚一堂,打造出一场跨圈、跨界的知识盛宴。
坚持环境和健康相结合的有效传播
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视频讲话指出,希望用事实和科学占据互联网,实际上国际上的疫情防控也深受错误、虚假甚至谣言信息的干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燃放鞭炮治疗新冠肺炎、雾霾天气传递病毒、气温升高病毒会自行消失、病毒会在空气中形成病毒云、“灵丹妙药”型等虚假、错误信息甚至谣言滋生,严重影响了环境健康信息的科学传播。
中国环境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李瑞农认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上虚假、错误的信息甚至是谣言容易滋生,且因为网络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在疫情防控期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恐慌情绪。同时,他建议:在传播或者舆论引导过程中,要了解虚假、错误的信息甚至谣言形成的机理,有利于逐个击破;要及时回应,特别是公众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必须回应及时,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对与疫情相关的焦点和热点,回应方式要更加科学、得当,澄清事实要全面,回应关切要有效,直击要害。既要传播科学,更要科学传播。
在疫情防控期间,媒商实验室整理了200多条在网络传播影响比较广泛的虚假、错误信息以及谣言,可分为以下几类:疫情疾病治疗相关的“灵丹妙药”型谣言,还有与诊疗方案、防控措施相关的谣言,以及针对具体人和事的谣言、政治化解读的“悲情谣言”等。媒商实验室首席专家李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实际上是一次公共健康危机,但在这次危机中,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多学科,所以环境科学知识也是健康传播的强大外援,健康传播也需要环境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所长、全国环境新媒体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杜少中说:“这场疫情,对大家来说都是一场大考。”他表示,首先要把谣言概念弄清楚,并坚持环境和健康结合在一起的有效传播。大家的疑惑解决了,传言就少了,谣言也就无机可乘。
多平台快速联手,科普与辟谣联动
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通过社会各界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问题解决途径和经验。比如,组建紧急战队、多平台快速联手、科普与辟谣联动、建立“容错和帮扶机制”等。
今年1月23日,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组建了一支战“疫”紧急战队。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施琳玲说,发生在全媒体时代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互联网为战场,创新应用了“云模式”,以科普辟谣、舆情引导、形象传播、基层指导为四大主线,关口前移,全民发动。其中,特别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科普辟谣。
紧急战队伴随着新媒体成长,队伍年轻,辟谣形式符合新媒体特质,深受网民欢迎。紧急战队联合辟谣小分队共计辟谣520余篇,总访问次数达6.9亿,总访问人数达3.12亿。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传播系副教授班卓表示,谣言格式通常为现象、风险和政策观点:描述一个大家都关注到的显著现象,围绕个人风险进行绘声绘色描写,再加上个人层面的、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具有争议的政策或观点。
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各平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这些平台的快速联手,抢占了抗疫科学高地,以最快速度从源头上对互联网谣言进行有效遏制,快速挤压谣言空间。此外,不仅止于谣言,更要让正确、科学、理性的声音占领主战场。
建立“容错和帮扶机制”,可谓一大亮点。施琳玲说:“与环境健康密切相关的气溶胶传播风险问题,能引发公众情绪波动,与科普者不够专业有关。所以,我们除直接线上辟谣外,还建立容错和帮扶机制,大大减少了内部不专业误导。”
这次疫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环境和健康的警钟。专家一致表示,应加大主动传播频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环境、饮用水等方面的谣言传播速度非常快。假如谣言已经广泛传播,我们再来辟谣,效果不一定好。因此,加大主动宣传,才是治本之策。”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王林认为。
第一财经高级记者章轲也表示,消灭谣言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去做真实、客观、科学的新闻报道。真相出来了,谣言就没了。
研判定制预案,客观精准回应诉求
虽然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取得很多经验,但仍有改进空间。
针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些回应比较被动,提前预判不足。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应提前介入,基于研判制定宣传预案,不能等完全发生了才被动应对。还要把好节点做好转化,精准应对社会诉求,进行环境健康传播。
在澄清一些不科学的信息时,还需要有针对数据的定量分析。“缺少数据,就缺乏说服力。”彭应登说。
前一段,城市疫情地图一上线,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大年初二开始,我们用两天两夜的时间,在‘蔚蓝地图’上线了城市疫情地图。之后,再细化到首张区县级战疫地图,进而到小区疫情地图,直至全球疫情地图。”
马军表示,疫情地图让更多伙伴机构看到,数字地图在信息传播和公众参与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发现的一些问题得到重视,所传播的信息既能协助破解不实之词,又能促使受众保持警觉。
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更加深刻体会到“珍惜”两字。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专家陆琼说:“在面对疫情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人类的积极行动。破解谣言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正确思考,做出一些合理改变,不要等疫情过后却继续对环境做出不友好行为。”
“这次疫情可能会成为引导公众养成绿色低碳行为习惯的契机。借此时机,遴选一些有可能长期持续的绿色低碳行为,是这次疫情给我们留下的思考题。”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项目传播经理王薇说。
中国环境记协主席、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指出,科学(健康)传播面临着3对矛盾:一是公众信息需求的即时性与认识真相的过程性,二是公众关注的发散性与信息传播的有限性,三是公众接受的简单化与科学(健康)传播的复杂性。要想解决这些矛盾,应秉着客观传播、及时跟踪、保证常识、掌握分寸、守住底线的原则,加大研究、破解困境,共同努力把环境健康传播做得更好。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