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产业信息 > 产业要闻

通过办案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三十四亿多元

2019-10-31 17:01:23

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报告

  中国环境报记者文雯北京报道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14740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87565件,提起诉讼6353件。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18012件,占立案总数的54.96%。

  报告指出,至2018年11月,全国基层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已实现全覆盖。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321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3104万吨,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4.5亿元。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等“10项检察举措”,对38起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挂牌督办。组织长江流域11省区市检察机关探索区域协作,建立“上管一段”等流域治理检察机制。

  为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2019年2月,部署沿海11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重点围绕入海排污口设置等,督促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已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873件。

  报告指出,公益诉讼检察作为一项全新法律制度,必须从一开始就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推进。最高检会同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制定《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完善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机制,对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予以规范,着力解决涉案管辖、法律适用及履职尽责具体标准等问题。

  报告提出,要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建设,确保检察监督规范运行。各级检察机关要主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打好解决重点领域损害公益问题持久战,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探索全流域、跨区划环境治理公益诉讼检察模式。要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整体质效,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及时纠偏,把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做得更实更规范。要协同推进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加强公益诉讼检察专业化建设,加强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协作联动,凝聚公益保护共识,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