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为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的关键时期。管网是黑臭水体治理的核心,为进一步指导各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4月29日印发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等目标。
当前,各地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较快,取得显著成效。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区域分布不均衡,部分区域管网雨污混接,老旧管网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等问题。有的地方管网污水收集效能及污水处理厂治污效能仍处于较低水平,河流黑臭现象时有发生。
为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效率,推动城镇污水处理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全面转变,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开展排水管网基础信息普查,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排污口及现状管网分布情况是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条件,应优先开展排污口及管网调查,重点对沿河排污口及城镇建成区,尤其是建筑小区内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及排水户接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明确排污口类别、形状尺寸、排放污水水质水量及管网走向等情况。在管网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应具备管网类别、管径、标高、材质、厂站规模等基本属性数据,并结合设施建设、运行、养护等信息及时更新,为管网规划设计及运营维护提供支撑。
第二,排查已建管网缺陷,及时修复改造病害管网。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排查管网破损、脱节、错位等结构性缺陷,以及垃圾淤堵、底泥淤积等功能性缺陷。优先排查进水BOD浓度低于100mg/L的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查清管网外来水入渗、雨污混接点、污水渗漏点及淤积堵塞管段,并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估,形成管网排查和监测评估报告。开展管网修复改造工程,将旱天污水直排口接入附近管网,实施雨污错接混接改造,修复破损管网,疏通淤塞管段,清除管底淤泥。实施清污分流,堵住外来水倒灌及入渗通道,充分利用已有污水处理设施截污治污效能。
第三,修编重点区域排水规划,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对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要综合考虑城镇发展等因素,完善区域排水规划。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评估,优化生活污水处理厂布局,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并做到适度超前。在规划设计管网时,应合理衔接现状排水管网与新建道路的排水管网高程,充分考虑管网使用期限,合理设计管网管径,避免出现排水管管径偏小的问题。完善新建管网与存量管网的接驳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尽早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
第四,强化工程质量主体责任,加强排水管网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排水管网工程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五方主体责任。严把管材质量关,严格规范有序施工,管道接口、管道基础、沟槽回填等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操作,确保“管土一体”。严格进行严密性检查、竣工验收和工程移交。排水设施隐蔽工程隐蔽前,应当经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运行维护单位核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污水管网设施在交付使用前,必须经建设、设计、运行维护单位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联合检查,未达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五,组建专业运营队伍,建立管网管理和养护机制。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管网管养工作,并尽早引入第三方参与管网排查、改造修复及验收工作,同时鼓励建筑小区内管网专业化运维。由第三方编制管网养护方案,开展管网、泵站清淤、疏通和维修保养,管网附属设施巡查和保护等方面工作。建立污水管网排查和周期性检测制度,提高水环境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按照设施权属及运行维护职责分工,全面排查污水管网等设施功能状况、错接混接等基本情况及用户接入情况,至少每5年开展一次全面排查。
第六,建立管网运维及污水处理厂运营按效付费模式。将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浓度纳入绩效考核,实行进水水量和浓度双指标考核。政府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向管网运维和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支付管网运维和污水处理厂服务费。若进水水质和水量达不到考核要求,政府可按一定比例扣除污水处理费和管网运维服务费。若超额完成考核要求,政府可按比例支付污水处理和管网运维服务奖励金,以激励运营单位提升污水管网截污效能和污水处理厂减排效能。(郭静 范中亚 曾凡棠)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