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看台
1月15日上午,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开幕。会上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广州空气质量持续向好,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未出现重污染天气,向广大市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成绩斐然,来之不易。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城市体量大、产业全,再加上地理位置等原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然而,任务愈艰、奋斗愈勇。从源头防控到末端治理、从促减排到治扬尘,一项项方案先后出台、一条条政策相继落地。广州空气质量的每一次改善,都源自创新的办法、扎实的作风,都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绿色生产,有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出行。如今的广州,蓝天白云是日常“标配”,空气质量有口皆碑,“广州蓝”让生活更加美好,让幸福“抬头可见”。
当然,大气污染防治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起点。每下降一个微克,都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大努力。目前,广州PM2.5治理已进入“低位攻坚期”,意味着今后的治理实践中,一方面要巩固成果,保持指数不升高、质量不下降;另一方面要扩大成效,用绣花功夫做细每一项环节。持续不断地在巩固中扩大成效,才能为高质量发展赢得一片“蓝天”。
为广州发展赢得“蓝天”,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当前,广州大气污染治理的蓝图已经绘就,不论是《广州市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2018—2020)》,还是《广州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三年行动计划》,这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都为空气质量的精细化提升搭好了框架。接下来,把这些好方案落实到位,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耐心和用心,推动一项项具体工作落地落实。
为广州发展赢得“蓝天”,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众所周知,大气环境与能源结构密不可分。没有生产、消费方式的突破性变革,就不会有空气质量的高水平提升。进入“低位攻坚期”,广州更要瞄准前沿、跟上趋势,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抓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新能源技术更广泛应用。比如,在公交电动化方面,目前广州市累计投入使用纯电动公交车11225辆,占比达90%,今年还要进一步推进公交电动化工作,在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以科技之力取得大气污染防治的更大成果。
为广州发展赢得“蓝天”,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在城市这样一处人群活动密集的区域里,空气质量的好坏,检验着城市管理的成色。只有当不同主体的活动得以协调有序、管理有度,发展与环境才能走上一条共赢之路。今天,推动广州大气治理成效的巩固扩大,无疑对城市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组织好重点企业的错峰减排,如何持续开展柴油货车、 船舶超标排放专项治理,如何进一步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在管理力度不放松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尝试。在管出成效的同时,形成一套成熟的做法经验。
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和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直接相关,和广州的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打赢这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摆在面前的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挑战仍旧不少,但只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我们就一定能打好这场PM2.5治理攻坚战,让“广州蓝”更加迷人。
(毛梓铭)
来源:广州日报